新区高质量发展“新”中有“数”——对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数字经济的调研与思考

湖湘关注 | 2023-05-05 19:28:16
星辰在线 | 作者:黄卓 周鼎编辑:王闻扬值班主任:汤佛值班编委:林展翅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物质空间载体,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在新时代的十年里取得了显著成就,发挥了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但也面临着改革创新不够深化和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等问题。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新时代新征程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以数字经济“新”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创新不深化、产业优势不突出等“旧”发展中的问题

  一、历史逻辑: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清晰脉络

  一是“雏鸟啼花催酿酒”,河西先导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湘江北去,西岸千里,一片热土。2008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的前身——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挂牌成立,定位“两型社会”示范区。一方面以政策创新统筹长沙高新区、岳麓区、望城县、宁乡县,通过“先试先行”促进经济活力发展。另一方面以空间拓展、项目引入、配套填补推动高新产业发展,麓谷科技城、麓谷信息港、中电软件园、光伏新城等园区应运而生,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双翼俱起翻高飞”,升格新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速。2015年4月,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获批升格为国家级湖南湘江新区,集聚三区县(市)、五园区和多个国家级平台。定位“三区一高地”,助力长沙市拿下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四块国家级牌照,打造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高端装备与人工智能、信息终端、移动互联网、现代金融等“5+3”产业发展格局,聚力发展15条产业链,为数字经济发展提质增速。

  三是“琴瑟和鸣今日起”,三区合一为数字经济发展再添动能。2022年8月,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岳麓区完成“三区合一”,实现区政合一、完整赋权,结束了此前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的产业竞争态势。定位“强省会”战略核心支撑平台和重要增长点,进一步关注“产业生态”,以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长沙信息产业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为主阵地,持续推进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湖南三安半导体产业园、光环新网基地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为数字经济发展再添动能。

  二、现实堵点: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仍然面临挑战

  一是“东边日出西边雨”,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布局尚显不足。目前在其他国家级新区中,上海浦东新区等“第一方阵”国家级新区率先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配套政策并推动落实,如《浦东新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及其一揽子配套专项政策等。而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在政策法规领域发力不足,尚只发布了试行的《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缺乏顶层设计和专项规划的一揽子支撑,这将导致数字经济发展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限制数字经济快速发展。

  二是“种花容易树人难”,数字经济中高端人才建设仍需强化。数字经济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而人才则是技术创新的核心资源。数字经济的发展竞争不仅仅是技术、产品、服务等方面的竞争,更是数字人才的竞争。目前各省、直辖市国家级新区均采取吸引人才的相关举措,积极抢占人才集聚高地,代表性的有上海浦东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等。而包括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在内的其他大部分国家级新区在“两院”院士、“千人、万人计划”人才、优秀硕博士人才等中高端人才数量储备上仍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满面尘灰烟火色”,数字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有待提质。从目前情况看,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的数字化产业占比仍然相对较低,应加强数字化产业的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促进数字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除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对集中外,其他产业园区相对缺乏科教资源,产学研联系相对薄弱,制约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同时,传统产业及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数字经济产业的集聚度和创新能力仍有提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端化、集群化发展,推动数字创新产业集群提质增效。

  四是“不见闲云只见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供给相对薄弱。从各地的实际情况看,除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湘江智能网联产业园外,其他大部分产业园区和城市片区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供给能力仍存在短板。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5G基站全面建设部署的步伐有待加快,联通产业的功能效应尚不充分,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显著。

  三、宏观形势: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融入重大战略

  第一,“审知彼己强弱势”,数字经济发展方位已然明晰自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强调“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来,我国大力推动数字经济的决心愈发彰显,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数字经济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成为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放眼全球,数字经济已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和大国博弈的主战场。我国是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中的三极之一,数字经济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在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家级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区”和“数字经济高成长企业的主阵地”。

  第二,“最高峰顶有人家”,国家层级规划利好不断释放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对湖南提出“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成为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建设的根本遵循。针对国家级新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新旧动能顺畅转换”,为接下来的发展指明方向。此外,《“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等相关要求,顶层规划利好不断释放。

  第三,“百花齐放春满园”,产业生态体系布局逐步完善。长沙市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2022数字生态指数位居全国城市排名第12位。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2022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2200亿元,占长沙市的一半以上。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协同发展,围绕先进计算、北斗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打造特色产业体系,智能装备、智能汽车、智能终端和功率芯片等“三智一芯”产业持续迭代,产业生态布局逐步完善。

  四、实践路径: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进一步发展数字经济的建议

  一是“只待新雷第一声”,以顶层设计为引领,用政策优势强化数字经济发展优势。强化组织保障力度。考虑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层面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协调,同时组建高级别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战略引导和科学决策,全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好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基于国家级或省部级专项规划,如《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加快研究制定实施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和数字经济专项规划,为科学落实提供指导。科学统筹谋划布局。推出税收减免、项目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有效的高层级措施,从等不同方面积极统筹谋划提供相关服务,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以人才集聚为核心,用人才潜能激活数字经济发展潜能。,大力推动人才引进立足“长沙人才新政22条”、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千博万硕”工程等已有措施,出台更具针对性、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数字经济人才。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支持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设立分院(所),如与北京大学、长沙市人民政府共建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充分调动数字经济领域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三,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衔接湖南省、长沙市、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各层级已有机制,制定完善面向未来发展、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强的激励措施,为数字经济人才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提高人才留存率。

  三是“就里工夫莫放迟”,以基础设施为保障,用数字基建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第一,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对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进行全方位提质改造,加快推进千兆光纤网络、IPv6尤其是5G的建设布局,实现5G网络深度覆盖,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风险防范保障。第二,支持数据中心平台扩容。持续推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长沙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中国联通长沙云数据中心”等建设发展,打造国内云计算中心和云服务平台的区域核心支点,充分发挥联合运营商、数据商、设备厂商和相关企业的协同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第三,衔接战略共促区域联通充分衔接数字中国战略、中部地区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通过数字新基建加强与其他国家级新区及数字经济发达省市的互联互通,共促协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四是“为有源头活水来”,以产业数字化为突破口,用数字化转型实现制造业升级。第一,聚力打造产业创新集群。依托“中联智慧产业城”、“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长沙航天麓谷产业基地”等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先进工程机械制造、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北斗产业等为核心的产业创新集群,巩固“老三样”、发展“新三样”、培育“未来三样”。第二,加快推产业数字化赋能。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数字仿真、大数据、算力网络等数字技术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推动“两上三化”行动与“大智移云”信息技术应用,探索“把科学变成技术、技术变成产品、产品变成产业”的产业赋能路径。重点引导先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过“打造标杆、锁定优势”的策略,带动其他产业向数字化迭代升级。第三,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探索制定实施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揭榜挂帅”方案,为政界、学界、产业界三方携手攻关数字化转型“卡脖子”难题牵线搭桥,精准推进产业数字化,实现政产学研深度融合。

  五是“天工人巧日争新”,以数字产业化为增长点,用数字化业务引领服务业变革。第一,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升级。在建设数字政府方面积极发力,打造以“智慧麓谷”为代表的数字化园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生态,为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创造条件。第二,加快建设数字产业孵化平台以长沙高新区、岳麓高新区等重点园区为核心建设数字产业孵化平台,有效利用“柳枝行动”、“雏鹰计划”等专项扶持基金,有侧重地发展如拓维信息、麒麟信安等ICT产业,承办“世界计算大会”、“互联网岳麓峰会”等,进一步推动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开放、共享。第三,规范数据分析利用聚焦“四算”一体,在湖南金融中心试点大数据服务的规范应用,稳妥推进数据交易、数据租赁、数字金融等新业态不断壮大,促进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改善就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以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一域之光为全市全省高质量转型创新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添彩。

  基金课题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不确定性对金融波动率建模和预测的影响:基于大数据和异质性的研究视角”;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数据要素市场参与者的培育机制及其政策研究”;3、2023年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算力网络构建关键技术”。

  作者信息

  1、黄卓,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院长、长聘副教授,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2、周鼎,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国际注册项目管理师(PMP)。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湖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