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张妙波:拥抱新时代,让AI赋能社科普及宣传及场景应用创新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社科普及正经历从单向传播到智能交互、从单一形态到多元场景的深刻变革。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星辰在线连续多年承办湖南省社会科学主题活动周,深耕AI与社科普及的深度融合,积累了宝贵实践经验。本文立足星辰在线实践成果,探索AI赋能社科普及宣传及场景应用的创新路径。
一、“四维创新”实践路径
形式创新,让知识“可视可玩”。星辰在线巧妙融合3D、H5、VR、AR、AI等前沿技术,精心打造图解、漫画、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突破时空限制,极大优化了用户体验。以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为例,2023年星辰在线首创“九宫格+翻牌子+开盲盒”的互动机制,结合全息投影技术,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体验;2025年,让AI数字主播“科豆”担任启动式主持人,开启了新的篇章。
表达创新,让理论“喜闻乐见”。星辰在线精心搭建“湘江理论讲习所”,组织专家以通俗易懂、贴近群众的语言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同时,开办《青年思政》专栏, 实现“青年影响青年”的积极效应。2024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的“优秀案例展演”环节,融入情景剧、常德丝弦、花鼓戏、湘西三棒鼓等多元艺术形式,推动理论深入人心;2025年“优秀案例展演”之《问天之旅》情景剧,借助AI语音合成技术,将小学生讲述的航天精神转化为“儿童化”的解说词,让理论更加贴近群众。
矩阵传播,让场景“无处不在”。星辰在线历时七年打造的“湘江理论超媒传播矩阵”,构建起网站、数字馆、讲习基地等组成的立体化传播体系。2024年湖南省社会科学普及主题活动周,通过“短视频+直播+回放”的完整传播链,平台同步分发实现百万级的观看量;2025年“湖南社科奇妙游”更是设置8个线下打卡点,让社科普及更加生动有趣。
模式可持续,让活动“留下资产”。长沙市社科联和星辰在线携手打造的“学习的声音”品牌融合PUGC内容生产、线上线下体验等多种形式,形成可持续的科普模式。2023年、2024年先后通过朗读亭、数字融媒体专题、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展现了模式创新的迭代升级。2025年的“文化+科技”社科集市,引入AI拍照机、健康机器人、3D刻字机等设备,形成“科技体验—社科传播—文化消费”的新业态模式,为社科普及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文化+科技”融合启示
技术赋能,让社科知识“活起来”。星辰在线的实践表明,AI技术可破解传统社科普及中的三大痛点:一是通过内容自动生成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二是通过多模态交互增强体验感;三是通过智能推荐实现精准传播,让社科知识更加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例如,AI数字主播的应用,通过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场景重构,从“单位讲台”到“数字广场”。社科普及场景经历了从物理场景到虚拟场景,再到混合场景的三重转变。2024年打造“云摄影打卡区”覆盖全省14个市州,形成沉浸式传播链条。2025年打造“湖南社科奇妙游”则设置“扫码集章”机制,观众完成8个打卡点后可生成“社科护照”电子证书,实现“游戏化”参观,充分展现了场景创新的吸引力。
生态共建,构建“大社科”协同格局。星辰在线通过“跨界”联合和“破圈”融合,成功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媒体四方协同的生态体系。2025年的省社科周上,科大讯飞、肆玖科技等10余家企业积极参与“社科集市”,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可持续生态格局。
三、发展建议与未来展望
深化技术融合,提升智能水平。未来,应进一步探索生成式AI在内容生产中的应用,开发社科领域垂直大模型,构建智能科普知识图谱。同时,加强AI伦理研究,确保技术应用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普惠性,为社科普及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支撑。
拓展应用场景,增强用户体验。可探索“元宇宙+社科普及”新模式,开发虚拟数字人导览系统,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沉浸式体验。在社区、校园、文旅场所等布局智能终端,使社科知识触手可及,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社科普及体验。
完善制度保障,构建长效机制。可制定AI赋能社科普及的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核与质量管控机制。同时,加强人才培养,培育既懂社科理论又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依托湖南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周“一年一主题、一年一升级”的迭代机制,未来可建立“湖南社科数字资源库”,将三年优秀案例转化为可复用的AI训练素材,开发“湖湘社科大模型”,实现内容自动生成、风格自动适配、场景自动匹配,真正打造“永不落幕”的社科普及周。
星辰在线的实践表明,AI技术不是“替代”传统普及,而是“放大”群众参与、“延伸”文化记忆、“激活”理论生命力。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文化为根基,AI赋能的社科普及就能在润物无声中,把党的创新理论真正送入“指尖”与“心尖”。
〔作者系湖南星辰在线新媒体有限公司湘江理论工作室主任;本文系2025年度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AI赋能社科普及宣传和场景应用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25CSSKKT339)研究成果。〕
【来源:湖南工人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