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谢铁军:推动市级医院能力跃升,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

湘江瞭望 | 2025-07-29 09:55:51
星辰在线 | 作者:谢铁军 | 编辑:王闻扬

  原标题:推动市级医院能力跃升,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

  当下,人们更加重视、追求健康,不仅希望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还希望看病更舒心、过程更便利、服务更体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好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市级区域是连接省级大型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重要纽带。市级医院的发展对于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看一般病不出市县、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升市级医院诊疗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

  近年来,全国多地市级医院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强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将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送至群众身边,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方面取得了实效。但市级医院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医疗资源不占优势。当前优质医疗资源普遍集中于省级和一线城市。市级医院软硬件均落后于省级医院,既没有国家级、省级医院的临床科研实力以“科研补医”,也无县域医共体总医院的家门口健康服务以“健康补医”,发展陷入瓶颈。二是患者流失现象较为突出。部分群众得病后,基于求医心切的心理,追逐“大医院”“大专家”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极少数患者普通感冒也要去省级三甲医院挂专家号。这导致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市级医院病患量不足的情况。三是面临人才“高流动率”与“人才荒”并存困局。市级医院医生整体待遇不高、职业发展通道狭窄、编制趋紧等原因,导致医生流动频繁、人才断层情况,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推动市级医院能力跃升,让基层群众更有“医”靠,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点。具体来讲,可从功能定位更精准、服务能力更现代、运行机制更协同三个方面发力。

  提升功能定位的精准性。分级诊疗制度是我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优化就医秩序,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分级诊疗制度的核心,在于打造一个“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体系环境,其根本目的是利用政策工具,确保医疗资源与患者需求精确对接。借鉴分级诊疗制度的运行机制,市级医院可通过五大策略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以等级评审提升大病治疗能力、以“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完善救治体系、以医保政策减轻患者负担、以结果互认和双向转诊消除就医障碍、以绩效考核促进资源下沉。五大策略互促互进,形成闭合制度框架,推动市级医院加速织就大健康防护网。

  提升服务能力的现代性。在“健康中国”战略推动下,现代医疗服务模式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从“碎片化”向“一体化”转型突破。市级医院应通过数字赋能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医疗服务新生态。如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诊疗、服务与管理流程,实现精准投放医疗资源、高效满足患者需求;运用AI辅助平台赋能临床应用,提升影像分析、综合诊断的准确性与效率,为精准医疗注入强劲动力。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破壁垒、“一站式”服务降成本、“夜诊+节假日门诊”匹配多样需求,打造规范化、人性化、精细化的医疗服务,提升服务可及性、便捷性和满意度。

  提升运行机制的协同性。市级医院要承担“区域健康守门人”职责,必须构建与自身定位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与激励体系。建立“双聘双挂”机制,让省、市医生双向流动,构建开放型人才培养生态。同时,创新绩效考核体系,打破“唯论文”倾向,将医疗质量、患者满意度、转诊率等纳入考核,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建立起以价值、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设立科研基金、打造名医工作室等,为优秀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的平台;通过颁发“优秀医师奖”“杰出护士奖”等,增强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通过提供安家费、购房补贴,建设专家公寓等举措,面向全国、全省引进“好院长”“好医生”,充实人才队伍。以情感、待遇、事业留人,让实干优秀的医护人员有平台、有空间、有奔头。

  市级医院承担好“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急病有保障、慢病能管理”的职责,将倒逼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让群众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这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价值旨归,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生动实践。

  【作者系永州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