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戴科: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原标题:以教育数字化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数字化背景下,加强数字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探索创新可行性对策,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趋势。高校应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提出,进一步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建立高校“思政指数”。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是顺应数字化变革新趋势的必要之举,彰显了鲜明的政治方向和精准的育人导向,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朝着精准化转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教育数字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课堂的限制,通过多媒体教学、在线讨论等方式,在全面精准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需求的同时,增加教育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教育数字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立体化、多元化的学习途径。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灵活、便捷,通过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技术手段,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在线讨论、互动等方式增强学习主动性,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同时,借助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功能,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第一时间提供给所需要的学生,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教育数字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主要依靠问卷调查、考试成绩等进行,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而数字化教育可以通过行为数据分析、学习轨迹跟踪等,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变化、心理动态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让教育更加符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首先,不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数字化素养不高,专业性不强。部分教师缺乏对数字化工具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处理海量数据时,缺乏深刻、专业的分析总结与加工提炼,容易陷入“唯数据论”的误区。其次,高校思想政治供给侧与需求侧存在失衡,内容重复供给、形式单一,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效不明显。此外,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存在着工作重复、信息孤岛、监督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教育资源无法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渠道不畅更是导致了信息传递滞后、决策不及时等问题的产生,影响了育人效果有效提升。
以教育数字化持续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是高校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也是应对智能化转型发展的必要需求。高校应主动适应并不断创新,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规划设计,树立数字化意识。高校管理者要正确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数字化转型的战略目标和路径规划,加强对数字化教学的培训和推广,提高思政工作者对数字化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比如,打破各部门之间的壁垒,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有效的资源整合机制和信息共享平台等等。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可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与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数字化课程内容。积极引入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虚拟实验室等,开展在线课程、数字化学习社区等活动,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构建完善评价体系,以大数据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数字化。明确评价的目的和标准,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观察、作业评估、活动参与度等,在收集整理准确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全面客观地评价教育效果。重视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及时调整不断优化,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作者单位:湖南开放大学。本文为2024年度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2024CSSKKT135)阶段性成果】
【来源:湖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