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陈雯静: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理论研究 | 2023-05-26 10:15:30
星辰在线 | 编辑:王闻扬

  原标题:涵养新时代良好家风 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引导家长关注孩子心理健康,树立科学养育观念,尊重孩子心理发展规律,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积极开展亲子活动,保障孩子充足睡眠,防止沉迷网络或游戏”。

  近年来,大量亲子教育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心理咨询数量逐年递增,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模式对于子女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影响颇大,这已成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共识。良好的家教家风可以助力孩子形成良好个人品质、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共同参与,加强陪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石,高质量的父母陪伴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催化剂。

  积极参与,共担家庭养育责任。亲情陪伴是家庭生活的主要部分,“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父母共同参与孩子成长过程,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和自信心,进而形成良好品格,父母经常陪伴孩子,孩子的心理会更加健康。

  减少家庭矛盾,创设温馨家庭环境。应注重营造充满温情、信任、尊重、和谐的家庭环境,努力减少家庭矛盾,让陪伴孩子的过程成为正向情感交流和正能量传递的过程。比如临睡前陪伴孩子阅读,轻松交流分享阅读心得;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公园运动,让孩子亲近自然、放飞自我,学会释放压力、调控情绪。

  丰富家庭文化活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兴趣爱好,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可通过开展亲子议事厅、亲子厨房、亲子健身房、亲子旅行社、亲子书房等有趣活动,与孩子实现共情、共议、共专注、共聆听、共行动、共成长,让孩子被看见、被重视、被关爱,帮助他们建立内心的笃定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自信心,助力孩子塑造积极的人格特质。

  言传身教,善于观察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和关键。要想孩子健康成长,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其树立良好榜样;同时善于观察,注重激发孩子积极情绪。

  以身作则,发挥榜样力量。家长应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法治意识”等方面对孩子加强教育,并注重通过规范自身行为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家长自己要先做到;让孩子坚持学习,家长也要一起打卡。家长发挥榜样力量,可让孩子增添克服困难的勇气。

  善于观察,发现孩子长处。家长应细心观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优势与美德,通过表扬、肯定、赞许等激励方式,引导孩子不断努力、积极实践,让孩子从擅长的事务中获得愉快、满意的心理体验,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从而拥抱幸福、获取乐观的积极心理情绪。

  尊重差异,平等交流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个性特征、独立意志、个性化发展需求,树立并坚持非功利化的教育理念,积极营建和谐的亲子关系。

  尊重个性,积极肯定欣赏。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生命,都有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家长应学会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理解孩子,给予肯定欣赏、积极引导。比如不要随便将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应结合孩子自身实际情况,经常帮助其梳理一段时间内的进步和变化,使孩子正确看待自我、实现快乐成长。

  乐于倾听,走进心灵深处。家长应让孩子更多地参与家庭事务和家庭决策,倾听他们的建议,增强其幸福感和主人翁意识;家长应抓住生活小事、利用闲暇时光,以朋友身份多和孩子交流思想、沟通感情;家长应理性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善于克制情绪、平静分析问题,积极维护孩子心理健康。

  教学相长,不断成长

  儿童教育专家尹建莉指出:“教育的真正准备是完善自己,家长必须意识到,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要自己成长。”家长应积极学习,廓清对孩子心理健康问题的认知,与孩子一道不断提高预防和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

  寻找合适时机,进行专门训练。家长应学习科学疏导心理情绪,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与发展;在家庭内开展生命价值与意义教育,加强孩子心理韧性与抗挫折能力的专门训练。

  善于学习,提高自身心理韧性。家长可依托学校、社区及社会组织提供的心理学课程和资料等提高自身心理韧性。比如湖南省妇联依托湖南师范大学成立了省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建有专家库、问题库、案例库等,可供家长开展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心理韧性建设能力,进而引导帮助孩子实现健康快乐成长。

  (作者系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宣传处副处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长沙市基地特约研究员)

【来源:湖南日报】

标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