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理论·师大社科 | 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打造理论特色鲜明、湖湘特色突出、新媒体特色明显的网络理论宣传品牌,湖南省重点新闻网站星辰在线特色网络理论平台《湘江理论》特联合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推出《湘江理论·师大社科》专栏。希望通过权威期刊与重点网络理论平台的联合,刊发推荐一系列优秀的学术研究作品,推动优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发出最响亮的声音。
作者简介

焦晓云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湖南师范大学“世承人才计划”,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
内容精选
任何理论形态都是建立在特定历史条件和既有理论基础上的观念形态。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源发于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继于中国共产党劳模选树百年流变,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是习近平治国理政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在鼓励、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相关论述中,习近平对劳模精神进行了整体性、全方位的描画和铺展,初步形成了包括内涵论、谱系论、方位论、功能论、路径论等在内的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自洽圆融的理论体系。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学说守正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对弘扬劳模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新风”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强大动力。
一、内涵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这是对劳模精神内涵的精准概括。劳模精神是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身上体现出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现实展现,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首先,劳模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劳模精神形成于劳动实践中,其内含的敬业、奋斗、争先、创新、奉献等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实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论层面勾勒了建设和培育什么样的国家、社会、公民的“宏大框架”,劳模精神则从实践层面回答了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来实现的“具体叙事”。同时,劳模精神还是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的桥梁和纽带:劳动模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示范者、引领者和传播者,劳模精神产生的重要原因在于劳动模范认同并主动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将个体“小我”与国家“大我”联系起来,在实现“大我”过程中成就“小我”。其次,劳模精神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合理内核。劳模精神承继了民族精神的精华,既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爱岗敬业”“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又彰显了以修齐治平为核心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个人抱负。最后,劳模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劳模精神的内核虽然相对稳固,但其他精神元素则会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革、经济变化而不断嬗变发展。劳模精神始终保持与时代发展同向、同步、同频,在与时俱进中持续更新劳动伦理、情感、态度、品格和技能。可以说,劳模是引领社会风尚的时代旗手。当前的劳模精神,既继承了历史上劳动模范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优良传统,又汲取了新时代技术创新、技能提升的崭新元素,从而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谱系论: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劳动精神谱系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形成的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核心内容的精神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历时追溯和共时描述,整体描画了劳动楷模、时代先锋的整体面貌和精神特质,构建了包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内的劳动精神谱系。2020年,习近平首次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一个整体提出,并强调这“三种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展现,是激励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这标志着新时代劳动精神谱系的正式形成。根据“三种精神”关涉的层次和深度,可以将它们按照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的顺序排位。劳动精神是劳动精神谱系的基础,指的是合格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精神品格,即“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具有普适性、基础性、包容性等特征。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的时代升华,指的是精通专业技术技能的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精神品格,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具有专业性、品质性、高端性等特征。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形态,指的是杰出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劳动素养和精神品格,即“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具有政治性、示范性、价值性等特征。就其本质而言,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劳动精神,它们三者共同构成了新时代我国的劳动精神谱系。其中,劳动精神是劳动精神谱系的第一层次,体现的是劳动伦理,多数劳动者在劳动中都可以体现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劳动精神谱系的第二层次,展现的是品质追求,只有专业劳动者(工匠)才能展现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是劳动精神谱系的最高层次,彰显的是道德规范,是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神品格,只有劳动者中最杰出、最优秀的人才能彰显劳模精神。
三、地位论:民族精英、人民楷模、共和国功臣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平凡工作中完美诠释和生动践行了中华民族精神,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楷模和精神坐标。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劳动模范始终是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与广大劳动者共同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主旋律,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劳动模范是劳模精神的主要创造者和承载者,如何对他们进行评价和定位直接关系到党的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新时代,习近平对劳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多次进行整体评价和综合定位。习近平指出,“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这是习近平对劳动模范的最新定位,也是最精准的定位。其中,“民族的精英”是基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而言,说的是劳动模范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的楷模”是基于近代以来180多年历史而言,说的是劳动模范在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奋斗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共和国的功臣”是基于共产党成立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言,说的是劳动模范在共产党艰苦创业史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比较发现,习近平对劳模的最新评价和定位,坚持民族、人民、国家三个维度,视野更加宏大,内容更加全面,立意更加高远。与以前论述相比,最新讲话增加了“共和国的功臣”内容,一方面突显出劳动模范对国家建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彰显了习近平崇尚劳动、重视劳动者的人民情怀和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社会风尚的坚定决心。
四、功能论:劳模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科学劳动,劳模精神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劳模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首先,劳模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劳模精神是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具有凝聚共识和社会动员功能,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宝贵财富。新时代要注重表彰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劳模精神成为人人心驰神往的道德高地,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理念和社会风尚,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引领工人阶级始终成为坚持中国道路的柱石、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坚。其次,劳模精神是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的重要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迫切需要大批“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的产业工人。“劳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象化、人格化和现实化”,更容易为人们所理解、接受、效仿,劳模精神的政治教育功能也更容易实现,因而成为培育新时代劳动者的重要资源。最后,劳模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牢固支点。劳模精神丰富发展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子。弘扬劳模精神,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时代最强音,有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有助于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础。
五、路径论: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
习近平指出:“全社会都应该尊重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这一论断指明了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的路径和方法。新时代要通过宣传教育、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途径在全社会弘扬和践行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劳动者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念,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更多优秀的劳动者。首先,构建尊重劳模、维护劳模的保障体系。政治话语中的劳动模范是实现了政治赋能、道德赋能和价值赋能的道德符号,但社会生活语境下的劳动模范则是无数个具体而形象的生命个体,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物质保障。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会组织要“完善劳模政策,提高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主要以物质奖励、赋予荣誉、人文关怀、精神鼓舞等形式对劳模进行表彰和肯定,引导广大劳动者学习模范、争做劳模,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实践氛围。其次,构建劳模精神宣传教育机制。全社会要加大对劳模精神的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创新载体、拓宽渠道、提升能力等方式宣传劳模事迹、讲好劳模故事,推动劳模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同时,全社会还要营造鼓励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将劳模精神和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全学段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培养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构建劳模精神实践养成体系。习近平高度重视劳模精神的实践养成,并针对不同群体提出了不同要求。要求劳模群体珍惜荣誉、再接再厉,更好发挥榜样、带头、示范作用,用典型人物的优秀品格和模范行动鼓舞人民,激励更多群众成为新时代的奋斗者、开拓者和奉献者;要求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树立崇高理想、胸怀“国之大者”,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紧跟行业前沿和技术进展,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要求青年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养成高尚品格,在学习“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中练就本领,在干事创业、辛勤耕耘中建功立业。
文献引用格式
焦晓云.习近平关于劳模精神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52(01):16-22.
本文刊发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3年第1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此为简写版,参考文献从略。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主编:李培超 副主编:尹金凤 本文责编:李彬)
【来源:星辰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