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易新宇:做种业的长期主义者

理论研究 | 2021-03-23 11:37:55
星辰在线 | 作者:易新宇编辑:张妙波值班主任:陈思思值班编委:林之乐

  “粮安天下,种为粮先”。一粒种子,一端连着老百姓的饭碗,另一端则连着粮食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种业全链条进行系统部署;到省委“三高四新”战略明确种业“卡脖子”技术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重点,长沙更是将“种业硅谷”作为创新核心极之一,聚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个春天,种业成为全中国瞩目的焦点,隆平高科技园出现在种业的C位。

  二十三载 矢志种业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长达25年的实验观察,试验得出了一个结论:今天的状态不由今天所决定,它是我们过去所设目标的结果。

  隆平高科技园是1997年经国家科委批准的首批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是长沙高新区“一区四园”之一。在大家认为农业是落后产业的年代,一直秉承以“农”立园,以“种”强园,坚持以“做强民族农业芯片,打造中国种业硅谷”为目标,深耕种业二十三载,不忘初心,勇扛粮食安全大旗,奋追种业振兴之梦,在民族种业振兴之路上铿锵前行。

  二十三载积厚成势。二十三年从无到有,其中也经历过“工”与“农”的彷徨,今天的隆平园围绕农作物、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微生物、种业服务五大领域,构建了“总部+基地”、“核心+配套”的全产业链条,全园225家种业上中下游企业,占全市的53.4%,拥有“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57家,“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42家,规上种企34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2020年,全市种业产业链实现规模总产值(总营收)92亿元,其中隆平园贡献了46.7亿元,同比增长17.6%。

  (心系苍生,以耕天下。耕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淡水藻35种,光合细菌3种,建立了针对土壤改良的藻种库,富含营养的微藻可大范围用作绿色有机肥,赋予土壤新活力。)  

  二十三载前赴后继。以“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命名的园区,吸引了众多矢志投身种业突破的英才汇聚于此,包括袁隆平、官春云等院士6名,涉及水稻、油菜、生猪、水产、茶叶、辣椒等多个研究领域;国家“顶尖重点人才计划”人才3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1名,省“百人计划”人才9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7名;拥有国家和省部级创新平台5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共6个,在“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上还有37万名在线专家。

  二十三载护种存种。每次优良品种成功培育与推广,都源于优异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种质资源既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源头,又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护种存种无法立即产生经济效益,却是农业的“诺亚方舟”,可以福泽后代。坐落在园区的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保存分离菌株2000多份;省种质资源库保存全球59个国家(地区)、国内30个省(市)的各类种质资源3万余份,各类亲本、中间材料近10万余份;市畜牧业种质资源库存有宁乡花猪、大围仔猪制作体细胞近千份。

  种业之路 险阻且长

  二十三年筚路蓝缕,隆平园从全省最小园区“一路逆袭”到亩产、亩税双第一,可种业发展道路依然险阻且长。

  种质资源卡脖子“险”。中国是种业大国,却不是种业强国。虽然目前已基本实现“中国粮用中国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目前,我国大豆、玉米的单产水平不及美国的60%,蔬菜国外品种种植面积高达13%,其中,耐储的番茄、甜椒等少数专用品种进口比例超过了50%。生猪繁殖的效率、饲料转化率和奶牛年产奶量都只有国际先进水平的80%左右,而白羽肉鸡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赖进口。

  创新转换渠道“阻”。种业企业选育新品种的手段多以常规育种为主,分子育种等新技术运用不够普遍,制约了品种创新效率;种业项目“战线长”、效益低,园内中小型种企研发经费投入有限,综合竞争力偏弱;产学研融合不够充分,科研院所和企业缺乏有效协作,部分品种培育研发方面留有空白;人才支撑力度不足,科研院所青年才干短缺,容易陷入人才断层的困境。

  种业产业链攀爬路还“长”。放眼国际国内,园区具有明显优势竞争力的种业企业数量不多。全国产业链上市挂牌企业94家,园区仅1家;年营收过亿元的仅11家,大多数产业链龙头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引领和带动全产业链发展的作用不强。五大种业子链中,农作物种业“一链独强”,畜禽水产、林果花草、微生物、种业服务4条子链偏弱。34家规上种企中,农作物种企18家,其他4个子链共16家。

  “关键时刻,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院士的告诫言犹在耳,种子的力量不容小觑,它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也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种业翻身仗必打,也必须赢!

  坚守种业 我来应战

  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描述中国革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种业的未来也是如此!

  “十四五”期间机遇与挑战并存,隆平园见机迎战。

  借自贸之机,拓出海之路。借助湖南自贸区建设东风,加快隆平生物种业产业园建设,吸引国际种业企业开设办事处,国际种业人才创业落户,国际资本投资兴业。高水平办好“种业硅谷峰会”和系列论坛,高质量建好种业交易会展平台,推动现代种业研发向“一带一路”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延展,积极探索国际市场,寻求种业合作伙伴,推动“种业硅谷”面向全国,辐射全球。

  (聚焦技术,创新科研。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聚焦生物育种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和应用性品种研发,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家种业安全战略发展中心、国际种业技术交流合作中心。)  

  聚行业龙头,助产业攀升。扶持园区隆平高科、华智生物、湘猪科技等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提升种业产业化程度。发挥龙头企业一二三产融合度高、创新能力强、熟悉国际市场规则等优势,带动产业整体跃升。巧借东风,引进一批种业龙头企业、行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和补链强链企业。进一步优化畜禽水产板块建设,充分利用“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的平台优势,积极探索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目前已储存3万余份农作物种质资源,预计到2035年,全库将收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8万份以上,建成最重要的国家种质资源战略支撑库和地方种质资源创新应用库。图/均由隆平高科技园提供。)

  筑种业基石,强种质资源。园区将全力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联合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发挥园内育繁推一体化要素集聚优势,围绕五大领域,拓宽种质资源市场化运作路径,夯实种质资源根基。此外,大力推动传统种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的升级,做到补短板,强优势,筑牢产业构架的总基石。

  破创新壁垒,促产研融合。不断完善科技转换平台和机制,鼓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院所与企业展开有效合作,大力支持园区企业的应用性研究及商业化运作,推进育种研发资源向中小型种企流动,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双轮驱动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汇各方之力,克“卡脖”难关。园区将紧跟全球种业科技发展大势,充分发挥种企的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鼓励企业攻克种源“卡脖子”难关,提高种业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全力支持申创“岳麓山国家种业创新中心”,构建新型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我国重要农产品种源达到自主可控水平。

  长期主义的底层逻辑是“相信”,相信国家赋予种业“国之大者”的坚定、相信省委“三高四新”战略力构种业创新高地的精心布局、相信市委对“谁抓住了种业这个高峰,谁就抢抓了未来发展先机”的判断,相信隆平人深耕种业的使命和担当,种业翻身仗,功成必定有我!

      (作者系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易新宇)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