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理论·长沙通讯|李建国:抬高坐标 锁定目标 以“交通之为”助推“省会之强”

理论研究 | 2023-04-10 09:46:01
星辰在线 | 作者:李建国编辑:汤佛值班主任:张妙波值班编委:林展翅

编者按:

  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长沙市委党网星辰在线特联合长沙市委党刊《长沙通讯》推出《湘江理论·长沙通讯》栏目,生动展示长沙各单位、各部门、各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经验做法,长沙广大党员干部学用新思想的学习心得。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交通强国”战略任务,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是省会国企重要责任和光荣使命。近年来,以交通为主业的综合性大型国企长交集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紧紧围绕长沙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目标,聚焦“一核两翼、数智驱动”战略实施,做强交通建设,做优交通出行,做大交通物流,以“强交通”建设有力支撑“强省会”战略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国企力量。

  一、坚持扛牢交通主责主业,在服务交通枢纽中心建设中彰显长交担当

  紧盯“千百十”目标,紧密围绕交通大主业,延伸交通产业链,拓展交通新业态,形成“场建其优”“人享其行”“物畅其流”业务发展布局。一是强支撑,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双五”工程,充分发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主力军作用,重点推动长沙“十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的兴联路大桥建设,积极推进S326浏阳普迹至柏加段项目、湘江大道西辅道建成通车,全力铺排G107国道改造工程、金屏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着力畅通城市交通“大动脉”,优化城市路网“微循环”,助力形成外联内通、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二是强辐射,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以构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融合为支撑,以降本增效为手段,加快建设水、铁、公多式联运综合型现代化港口,积极拓展集装箱、汽车滚装、钢材及矿产类散货四大业务,推动长沙新港2022年货物吞吐量达1227万吨。稳步推进长沙新港铁路专用线顺利实现全线铺轨贯通,标志长沙港正式迈入“水铁联运”新时代,为长沙本土制造业发展提供坚强物流保障,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交通物流枢纽能级。三是强品质,持续精进交通出行服务。聚焦高品质交通出行服务,着力推进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建设。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大数据技术为核心,自主研发全市停车服务一体化平台“长沙易停车APP”,上线以来为市民提供超2500万次停车服务,推动长沙停车管理向智慧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发展。大力推动出租车“油气改电”,运营纯电动出租车占比基本实现全覆盖,出租行业面貌得到较大提升;建设并运营42座充电站场,为全市2000余台纯电动公交车及环卫车、出租车、渣土车等提供充电服务,公交充电市场占有率为62%,充分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让长沙绿色交通发展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二、坚持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在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打造长交标杆

  改革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对标落实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推动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升企业内生动力和高质量发展活力。一是用好红色引擎,彰显国企党建聚合力。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落实党组织在公司章程中的法定地位,对集团及所属15家子企业公司章程进行修订,实现“党建入章”全覆盖。深化“党建+项目”品牌创建,围绕实体板块和新兴产业,成立联合党支部,组建8个党员突击队,打造3个示范性清廉单元,为生产经营、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纪律保证,确保了改革的方向正确、措施有力。二是强化创新赋能,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注重科技创新赋能交通发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打造5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62个有效知识产权。湘船重工公司从老特困国企成功蝶变为集普船、特船建造、钢结构工程项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和设备在国内内河堪称一流;路桥公司以“双壹”资质抢占市场、创造效益,参建项目获得“省优质工程奖”,成功搭建湖南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做到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激活创新活力、促进创新发展。三是立足人才强企,积蓄国企发展内生力。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有企业人才队伍为目标任务,出台《关于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引才模式,引进“高精专”人才70余名,全面开展“领航、起航、护航计划”,形成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员工队伍更加年轻化、专业化。开创人才多元供给渠道,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了“中南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基础得以进一步夯实。

  三、坚持以开放合作拓新路,在深化国企业务多元发展中探索长交路径

  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聚力多元化发展,加强与央企、省属国企、优质上市企业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专业共建、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一是以技术合作为支撑,为交通基建赋能“强链”。持续深耕主责主业,完成对勘察设计行业翘楚——湖南省交通勘察设计院的战略性投资,以及与世界500强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房建旗舰企业——中铁建设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交通工程建设、交通产业发展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和优秀管理经验,增强主业竞争优势。二是以商贸合作为纽带,为水港转型升级“延链”。新港公司持续深化“港口+商贸”转型升级,与湖南钢铁业龙头企业——湖南钢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大宗原材料及钢材产成品的多式联运、仓储、贸易等多方面展开合作,为港口发展带来新经济增长点。三是以股权合作为载体,为资产资源盘活“建链”。主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探索“公交+产业”TOD模式,与长房集团强强联合,通过项目合作、股权合作以及土地联动开发等多种合作方式,共同推进TOD项目建设,有效引导项目投资、公交出行、商业运营、生活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站场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四是以央地合作为契机,为长沙打造开放高地“补链”。紧跟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招大引强”,与中国招商局旗下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组建中南陆港公司,通过重组运营主体,扭转原运营平台经营困境。自运行以来,中欧班列(长沙)实现高质量开行、爆发式增长,2022年发运量达1020列,全国排位实现“四进三”。货物出口有效保证国内企业发运需求,持续为长沙开放型经济建设蓄力赋能。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奋进新征程,长交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奋力建设“交通强国”中积极彰显责任担当,守正创新、踔厉奋发,不断推动集团产业结构在“破冰”中提档扩能,管理体制在“破立”中蓄势赋能,经营效益在“破茧”中逆势上升,奋力书写“大交通”和“高质量”新时代发展精彩答卷。(作者系长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