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准确理解楚怡精神的爱国内涵

理论研究 | 2023-01-05 19:22:54
星辰在线 | 作者:曾永强编辑:汤佛值班主任:张妙波值班编委:林展翅

     “爱国、求知、创业、兴工”是楚怡精神的主要体现,爱国是楚怡精神的核心,陈润霖先生正是因为心怀家国,所以才创办楚怡工业学校。理解楚怡精神,首先要准确理解楚怡精神的爱国内涵,把握实质,既要有心怀家国的理想信念,又要有报效国家的实际行动和付诸行动的坚强毅力。

  准确理解楚怡精神的爱国内涵,始终要有心怀家国的理想信念。1909年,湖南人民开展保路运动,上至官绅商界,下至城乡广大居民,踊跃认股,投入保路斗争。要想建自己的铁路,就必须开办学堂培养自己的机械技术人才。在此背景下,陈润霖先生开始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次年正式开学。可以说,楚怡工业学堂创办的初衷,就是为国家培养用得上的机械技术人才。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不再需要在自己的国家与洋人占矿权、路权等权益。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人民更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迈向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具体到湖南而言,就是打造“三个高地” 践行“四新”使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有新形式新任务,湖南需要培养大批“湖湘工匠”助力“三高四新”战略实施。面对新任务,湖南职教人要传承好楚怡精神中的爱国精神,树立心怀家国的理想,树立为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培养人才的理想,要在心中把教书育人当成神圣使命,真正把教师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为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湖南职教人要树立心怀家国的理想,树立为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解决难题的理想,要在心中把攻克关键技术难题、真正解决工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当成职业追求,为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湖南职教人要树立心怀家国的理想,树立让中国制造、湖南职教服务世界的理想,要有推动国际职业教育专业标准由中国倡导的思想自觉,增强中国职教在国际职教的影响力、话语权。

  准确理解楚怡精神的爱国内涵,始终要有教育报国、实业报国的实际行动。1909年—1910年,面对国家内忧外患、需要机械等技术人才陈润霖先生没有畏难,怀着家国情怀,自筹经费建校。初创时的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条件十分艰苦,租赁的校舍是祭奠湘军阵亡将士的场所——司马桥昭忠祠,面积仅 40 方丈,是世界上“最袖珍的学校之一。陈润霖先生只能以客厅作教室,条坛作卧室,四分之三住学生,四分之一住职工,前厅作实习工场。正是有了这个不畏艰难的迅速行动,成就了享誉三湘、闻名全国的职业学校——楚工。新时代的湖南职教,物质条件早已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面临的形势是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需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面对新的要求,湖南职教人要传承好楚怡精神中的爱国精神,主动回应党和人民期盼,加快对接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汽车、航空等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不断打造好特色专业群;聚焦卡脖子问题,搭建好重点技术创新平台解难题;主动在国际交流对话平台发出中国声音,探索职业教育走出去,用实际行动为制造强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职教担当。

  准确理解楚怡精神的爱国内涵,始终要有坚韧不拔的报国毅力。1909年,陈润霖筹办湖南私立楚怡初等工业学堂,次年正式开学。1912年,学校更名为私立楚怡中等工业学校。1922年,稻谷仓校区初步建成。1926 年,学校改名为私立湖南楚怡工业学校。1938年11月12日长沙“文夕大火”,陈润霖数十年惨淡经营的楚怡“三校一园”(楚怡小学、楚怡工业学校、楚怡中学和楚怡幼稚园)全部化为灰烬。随后,楚怡工业学校先寄住新化上梅中学,临时复课。1939年,经三择校址,最终选定位于新化县资江下游的白沙洲建新址,正式复课。1945年,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陈润霖不顾年迈体衰,筹划将学校从新化迁回长沙,途中不幸殁于舟次。回顾陈润霖先生在楚工的37年的办校历程中,呕心泣血,办学地点几经更改,但报国的毅力却从未改变。新时代的中国,连续11年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新时代的湖南,是制造大省,湖南职教是部省共建的职教高地。2021年2月18日,教育部 、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出台《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服务“三高四新”战略的意见》,湖南职教正式迈步现代化。面对新的形式,湖南职教人拥有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湖南职教人要传承好楚怡精神中的爱国精神,不断增强职教报国的恒心、决心,不断增强做职教人的自信,立一志、终一生,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千千万万个“小我之行”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我使命”,矢志不渝做党和人民满意的职教好老师;不断增强发展职业教育的自信,主动把握机遇,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高职与本科衔接培养等人才培养新方式,让职教学子有良好上升渠道,让职业教育收获新荣耀;探索政校企共同搭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索政企出题、共同破题的研究机制,集中解决难题,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助力制造强国建设;探索职业教育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实现职业教育共赢共享,共同推动世界制造业水平提升。(本文作者:曾永强,作者单位: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文静, 陈群和, 黄佳莉, 谭理, 李伦娥. 百年楚怡:湖南职教人的精神富矿[J].湖南教育.

  [2] 袁杰伟. 楚怡工业学校创办者、初期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回溯与探析[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5):23-26,58.

  [3] 蒋昌忠. 传承楚怡职教历史 弘扬楚怡职教传统 用心用情擦亮湖湘职业教育品牌[J].湖南教育.

  [4] 陈先枢.长沙百年名校[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5] 谢樱.一个世纪前的职业教育“楚怡”范本[N].新华每日电讯,2021-05-01.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湖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