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 尹卫东:数字赋能让监督更精准高效

理论研究 | 2022-11-25 21:51:14
星辰在线 | 作者:尹卫东编辑:王闻扬值班主任:汤佛值班编委:林展翅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在信息化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改革的背景下,数字化开始深刻影响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国家治理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数据分析研判为精准防控疫情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反腐倡廉的道路上,不仅要有“零容忍”的态度,更需要“明察秋毫”的手段。将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思维等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纪检监察全流程、各环节工作中,用科技的力量提升监督实效,努力实现主动监督、精准监督、全覆盖监督,以高质量监督推动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何谓势?孙子兵法曰:“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谋势者,善于辨势、预势、造势、趋势、乘势、借势、趁势、蓄势、用势,力之所至,势如破竹。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监督插上“科技翅膀”,让监督更精准高效。

  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利导,因势而为。把大势、明大局,才能找准定位、赢得主动。一是精准发现问题的需要。近年来,围绕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查出不少案件,暴露出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贪占挪用等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这些问题点多面广且反复发生,和监督没有跟上、监管没有到位有很大关系。要想有效地发现、查处、解决问题,就必须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二是查询反馈信息的需要。在对线索调查工作中,对通信、资产等基础信息的查询主要依靠人力奔波,耗时耗力,查询效率很低,质量不高,大数据可以助力信息查询与信息反馈。三是实现成果共享的需要。要注重复制推广,一地“点”突破实现全域“面”共享,充分发挥大数据赋能监督的乘数效应。

  乘势而上,顺应大势,洞察趋势,把握态势。孟子说,虽有智慧,不若乘势。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数字赋能纪检监督的核心在人,人的关键在思维。一是在意识上善于运用大数据手段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让数据说话、听数据说话的习惯。借势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很多地方拓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在线举报功能,并搭建起群众可查询、可评价、可举报、可追踪的监督系统,让百姓身边的公权力运行和监督全程“在线”,从源头上防治基层腐败问题。二是在思维上精准把握大数据赋能的内涵和要求,深挖数据背后的规律性问题、普遍存在的问题,善于采集问题背后的数据,挖掘数据背后的答案。变以往被动的、碎片化的、浅层次的传统监督模式为主动的、系统化的、深层次的大数据监督模式。三是在工作上要把握大数据运用的重大潜力和机遇,提高用大数据解决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让数据多跑路,让干部少跑腿,让大数据成为纪检工作的新引擎、新平台。

  聚势而强,蓄势造势,形成气势,构筑优势。数字化改革既是“蓝海”,又是“无人区”,虽前景广阔但没有经验可供借鉴。要做好数字化手段与纪检监察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加强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大数据监督,采集数据是基础、是关键。要注重加强政府内部、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逐步以智能化查询方式进行通信、公安、房产、工商、社保、医保、党建等信息的查询,整合原来分割“沉睡”分散的数据信息资源,打通数据壁垒,连通“信息孤岛”,推动监督工作与大数据信息深度融合。二是建立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从基层小微权力运行全程在线审批、实时公开、预警处置、决策辅助、群众诉求办理、政治生态评价等应用场景入手,深入推动基层公权力监督数字化升级。特别是围绕高频监督事项、问题多发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实现对行权过程的精准分析监督覆盖,让大数据监督有效融入区域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三是提升纪检干部运用大数据手段监督执纪能力。要选聘一批计算机应用、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大数据专班团队,不断强化数据建模的应用与更新。纪检监察干部要积极参与到大数据应用中,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本领,提高大数据运用的宽度、精度和安全保密度。

  (作者系隆平高科技园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 尹卫东)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