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文涛:让理论坐上新闻的“顺风车”

理论研究 | 2020-09-15 17:24:23
星辰在线 | 编辑:张妙波

  在信息找人的移动自媒体时代,街道、社区基层新闻宣传工作积极适应群众“口味”变化,不断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创作了大量充满“身边味道”、带着“泥土芬芳”、冒着“群众热气”的鲜活新闻作品,“本地人写,写本地事”的新闻也更容易引起当地群众的代入感和认同感,为当地营造了正能量更加充盈的舆论氛围。

  但同时,基层新闻报道普遍也存在就事论事,就新闻写新闻的现象,在论事析理,进行理论融入上还比较欠缺,很多时候,受众也只形成“这些人好,这个事好”的浅层理解,而没有上升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深刻认同,理论宣传没搭上新闻宣传的“顺风车”。

  其实,并不是理论本身“傲娇”不肯“拼车”,关键还是在于“司机”——写新闻的人,人的因素始终是决定性的。不过,客观来讲,新闻创作确是非常“烧脑”,对于普遍是“半路出家”,且身兼数职的基层宣传工作者来说,写出一篇鲜活生动,能吸引群众的新闻已属不易,如果还要进行理论植入,且与主题能够相融,确实有一定难度,因此,很多基层宣传工作者选择了回避。

  诚如古话所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难与不难是一回事,想与不想才是关键——还是要解决畏难思想,只有思想通了,才能一通百通,更何况,把理论融入到新闻中,也并不是那么难。

  一方面,尽管在海量信息面前,群众有选择困难症,但对身边的新闻始终是一如既往地关注,而且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普遍很好;另一方面,这些年,对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从上到下一直抓得很紧,宣传工作者对基本的理论概念,比如“战斗堡垒”“群众路线”“初心使命”,基本都是耳熟能详,对习总书记的金句,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撸起袖子加油干”也能够脱口而出。理论虽然博大精深,但覆盖面广、通俗易懂、可植入性高,只要平时多厚积,创作新闻时多加留意,就能进行理论植入的薄发,这样既能让出品的新闻更有厚度和深度,又能让群众品位到理论的温度和甜度,而且,这本身也是一个学习吸收理论、总结经验做法的过程,不失为一条解决部分基层宣传工作者“写材料费劲”的捷径。

  理论是载道之魂,舆论是弘道之器,两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车之两轴、鸟之两翼,不可割裂分开。作为群众身边的意识形态工作者,用好新闻利器引导好舆论、传播好理论都是基层宣传工作者是应尽之责和分内之事。因此,广大基层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克服畏难思想,强化理论思维,提升理论运用本领,用鲜活的文字把鲜活的理论讲鲜活,让理论随着新闻作品的传播飞入千家万户,浸润群众心田,实现舆论引导与理论宣传的“比翼齐飞”。

  (作者:文涛 系雨花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干部)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