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评论 | 龙莉: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

湘江评论 | 2022-08-15 09:55:06
星辰在线 | 作者:龙莉编辑:王闻扬值班主任:张妙波值班编委:林展翅

  移风易俗很难吗?曾有网友评论“在自己家乡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简直难于上青天”。陈规陋习早被广大群众诟病,甚至发展成“不能承受之重”。移风易俗,移的是旧风,易的是陋俗。奈何民风习俗代代传承,其背后是庞大且错综复杂的人情关系网,想断断不掉,说改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移风易俗工作更需久久为功,抓常抓长,驰而不息。

  有位朋友曾向笔者晒出自己去年的人情账单:过年家中红包均是按人头给,小孩红包的起始价是400元/人,七十岁以下老人800/人,七十岁以上老人2000元/人,除此还有双方走亲戚的礼品需要花费。除开春节,清明端午中元等节日需要给祠堂“上供”,外加亲戚们的大小生日、升学宴、红白事要“上礼”,整年算下来,人情费要花4万余元。一年到头小小家庭账户上竟没有结余。“暂时没有孩子,家族人口多,我们在‘食物链最底层’,逢年过节只出不进。在城里工作的年轻人,红包给多不能给少,否则会被亲戚们数落。”

  朋友的故事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只是不同地区习俗不一样罢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中国是个讲究人情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人情往来中越发紧密。尤其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伦理关系中,人情礼数显得尤为重要。对很多人来说,人情就像空气一样,太过平常,平常到可以忽视它带来的影响,一旦改起来容易引起巨大震动,这也是移风易俗工作难做的原因。

  人情要讲,但“人情歪风”也必须整治。厚葬薄养、天价宴席、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是打着人情、传统的旗号,走形变异的风俗习惯。美其名曰是讲礼数,背后却是攀比炫富、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亲戚之间不一定见得多团结,酒席倒是越摆越大,钱包越来越瘪。朋友的例子便是典型,“人情债”对小家庭尚且如此,对群体而言早就是无奈不敢言、饱受折磨的突出问题。久而久之,这些陈规陋习将会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

  越是难打的仗越要打,要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革除陋习,关键在引导群众算好三笔账:经济账、精力账和亲情账。普及科学知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刹住“好面子”的歪风邪气,树立“人情新风”。像长沙县高桥镇白石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则采取“典型带动”、“日日宣传”等方式,将移风易俗与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久久为功,在促进乡风文明的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近年来,国内不少地区将培育人情新风纳入文明创建、乡村治理的范畴,采取各项措施重点整治大操大办。譬如发挥红白理事会的作用,乡贤带头做移风易俗倡导者,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有效宣传文明理念,使之深入人心;推出新村规民约,明确传统文化习俗和不良陋习之间的区别;加强价值引领,提高认同率。打造移风易俗主题公园、文化大院、村民讲堂等载体,普及“崇尚节俭、婚事新办、丧事检办、小事不办”的价值观;通过设立红黑榜,对人情旧俗进行专项督查,突出依法治理,既对操办者问责,同时还加强对民间主持、婚庆、酒店、租赁公司等人情推手的监管等。

  民风习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精神价值,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对于传统的习俗,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推陈出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不科学、不文明的习俗要坚决抵制。只有移走“旧风”,“新风”才会徐徐而来。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气象需要人们有新的精神风貌,有新风貌才会有新作为。如何进一步弘扬新风正气,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精神养料,这个问题还需要城市(乡村)管理者、基层干部以及民众持续探索。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打好攻坚战,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来源:星辰在线】

标签:民生